四锡山:湖北咸宁通城名胜之一

发表时间: 2016-09-12 08:09

牌楼



瞰通城


素有“小匡庐”之称的通城锡山,旧名银山,距县城2公里主峰海拔471米,由九宫山、瑞庆峰、积翠岩等组成,总面积6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构成。其北峰名九宫,今县城隽水镇即唐代因山得名的锡山市。据《读史方舆纪要》云:“锡山在县南七里,旧产银,曰银山。又产锡。志云,唐初置锡山镇,后改为通城县。”属幕阜山。


旧时有“锡山八景”:瑞庆峰、映天池、积翠岩、金轮岭、邀月台、钟秀泉、碧澜溪、栖霞石。登银山面北,可鸟瞰县城拨地雄距。作为湘、鄂、赣边,道、佛并存的宗教圣地之一,始于唐,盛于清,凡历1200余年。唐代道教真人罗思远曾在此跌坐、炼丹,修建了九宫庙。今日的锡山,秀木葱葱,芳草萋萋;曲径幽深,岫壑纵横;奇石错峙,清泉潺潺。有李自成墓、圣井、瑞庆峰、积翠岩、金鸡石、石门开、碧澜溪、邀月台、栖霞石等20余景点。

木鱼湖


登上银山顶点,北瞰县城楼台栉比,公路如带,全城景色尽收眼底。隽水清泓莹澈傍水流淌,南眺黄龙群山叠翠,而或雾动山摇,颇似人间仙境;山中秀木葱葱,芬草萋萋,驻妩媚春色,增山野风雅,岩石峭立,千姿百态,喷金轮欲出,遣金鸡鹤立,岫壑纵横,悬云浮生,碧澜清泉,潺潺不调,映翠竹干竿,泛红莲一溪,印天池清,濡蓝染黛,天地近咫尺,千峰在一图。

银泉禅寺

锡山左前山腰有一巨石峭立,平展如门,中有直裂石缝,似门开闭,上有巨石覆盖,如同平顶,面积约20平方米。登上石顶,凭栏远眺,通城县城一览无余。锡山主峰瑞庆峰,又名雨淋尖。“山峰戴帽,必有雨到”,故名。主峰西侧有银泉禅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年),1938年毁于战火。后重修,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钟鼓楼等,寺门口那副楹联:“银岭云开空界自成清净色,泉湖月皓圆光常现妙明心。”让人在品味中荡涤尘心。银泉禅寺旁有一眼山泉,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曾饮次泉,赞口不绝,赐“圣泉”匾牌而声名远扬。寺前有一湖,湖中心有一小岛,仅一小桥相连,小岛状似庙堂中的木鱼,名曰“木鱼湖”。积翠岩在瑞庆峰北。一山横出,脊如刀背,上列三巨岩,岩前陡壁如削,岩下深洞通幽,岩上宽阔如坪。为古时锡山“八景”之冠。九宫山是锡山的一个山峰,海拔355米。传唐开元元年(713年)通城人罗思远在北峰建“九宫庙”而得名,故九宫山又名罗公山。这从清同治六年(1867年)《通城县志》载有:“九宫山,白沙图,锡山东支,一名罗公山。”光绪六年(1880年)崇阳人傅燮鼎续修的通山《九宫山志》云:“通城锡山东北一峰特起,旧传唐道士罗公远修炼处,一名罗公山,亦呼九宫山,上有九宫寺。”光绪十八年《湖北舆地记》亦载有:“桃源洞之西曰桐陂山,又北曰锡山,又西曰柳家山,又北曰九宫山”等可知。今九宫庙遗址东侧,留存有“九宫界碑”,上刻立碑时间为“乾隆甲子”即乾隆九年(1744年,碑发现于1984年。)。今九宫山留存有红桥(今称园艺桥)、元帝庙、李自成墓、姜家畈、九宫界碑、九宫庙等遗迹。

九宫界碑

李自成墓

居民取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