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在杜克大学实验室的独特魅力

发表时间: 2022-04-09 16:10

水中小白鼠:斑马鱼是一种约 2.5 厘米长的淡水鱼类,其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

杜克大学的动物培育室位于一幢黄褐色建筑的底层,这里的温度和湿度让人很不舒服,空气中还充斥着一股海鲜的腥味。不过考虑到这里培育的生物,这种环境就再正常不过了。在这里摆放着几千只塑料鱼缸,每只鱼缸里都有几十条斑马鱼在游动——这种两三厘米长、大眼睛的脊椎动物正成为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新宠。

Nico Katsanis 是杜克大学一名以追寻罕见疾病的成因为己任的遗传学家,他也是数量逐渐增多的用斑马鱼代替啮齿类的研究者中的一员。自从科学家在 1988 年成功实现了选择性改变斑马鱼的DNA以来——这意味着可以将这种鱼变成适于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关于斑马鱼的生物医学论文的数量就开始飞速增长,从最初的 26 份,达到了如今的数千份之多。

非盈利组织斑马鱼国际资源中心可以向研究者出售 2608 个经过不同基因改造的斑马鱼品种,该机构宣布与其合作的大学实验室和商业公司已经有超过 921 家。“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哈佛医学院的Leonard Zon 说。Zon 的实验室在利用鱼类模型研究皮肤癌、血液疾病和干细胞,其他实验室则在用基因改造过的斑马鱼进行嗜睡症、肌肉失调或是与自闭症相关的脑容量过大等方面的研究。

诚然,医学实验室中的啮齿类动物数量依然远超过斑马鱼。医学研究中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的论文数量是以其他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总数的 10 倍,而且一些生物过程——例如复杂的脑部疾病或与肺部相关的疾病——也更适合使用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大多数其他实验来说,无论是观察肿瘤发展还是筛选新药物,斑马鱼都开始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鱼脑研究:研究者为一条 3 天大的斑马鱼幼鱼的大脑进行了部分着色,以研究控制神经正常生长发育的基因。

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斑马鱼有 3 个主要优势。首先,它们繁殖迅速。一条雌斑马鱼在授精 3 天后就能产下几百枚卵,而小鼠需要 3 周才能生育 10 只幼崽。同时养育斑马鱼成本也不贵——一个装有几十条斑马鱼的鱼缸一天的维护费用只有 6.5 美分,而一只装有 5 只老鼠的笼子每天则要花掉研究者 1 美元。最后,由于幼鱼是透明的,研究者可以亲眼观察它们的器官成长,使得它们成为研究器官发育问题的上上之选。

在杜克大学,Katsanis 和他的同事使用斑马鱼来更准确地诊断那些存在奇怪健康问题的婴儿,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尽管实验用大鼠和小鼠很适合研究普通疾病,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涉及极其罕见的疾病——如果使用啮齿类动物的话代价过于昂贵,速度也太慢。

研究者们从附近的社区征集那些被怀疑患有基因疾病的儿童,在临床医生团队对婴儿进行评估后,研究者将装有其血液的试管送往贝勒医学院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在那里,机器会对婴儿的DNA 测序。如果其中存在突变(往往总是如此),Katsanis 的团队就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将相同的基因变异导入一条斑马鱼幼鱼中,建立一个病患的模型。接下来,研究者用显微镜对鱼进行大约 5 天的观察,寻找其发育中是否存在解剖学缺陷。

如今,这个杜克大学的团队已经为数十名儿童建立了斑马鱼模型,他们曾为儿童的疾病找到过——用 Katsanis 的话说——“确凿成因或是极有力的致病原因”。举个例子,他们曾遇到一名出生时心脏位置不正常的女婴。研究者复制了她的 6 个被认为可能导致这一问题的基因突变,并将其导入到上千个斑马鱼胚胎中。随后他们对这些鱼进行筛查,寻找心脏位置错误的个体。这项研究让他们发现了一个与患儿症状相关的基因突变。

Katsanis 称,在未来,研究者将利用斑马鱼来找出更多治疗这些罕见疾病的方法。鱼类很适合在进行进一步的哺乳动物实验前对新药中的大量分子进行筛查。研究者简单地将药物溶于水中,斑马鱼就会通过皮肤吸收这些药物。

Zon 在哈佛的实验室在世界上首次完全利用斑马鱼完成了一种新药的研发。他们在鱼身上实验了 2500 种不同的分子,并发现其中一种会导致动物的血液干细胞数量出现戏剧性的增长。在老鼠细胞中测试过这种药物后,研究者对 12 名白血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患者的血细胞已经被化疗严重损伤。药物快速恢复了其中10名患者的血细胞数量。在那之后,Zon 还利用斑马鱼筛选法寻找过拥有治疗黑素瘤潜力的药物,并且已经在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

随着斑马鱼在研究人员中进一步的流行,关于新疗法的研究也将迈入一个全新的节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建造鱼缸,”Katsanis 说,“斑马鱼的使用量正在呈指数级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