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切线问题:真的只是钓线质量问题吗?

发表时间: 2018-07-19 11:58

钓鱼切线是每一个钓鱼人都经历过的,想要完全避免切线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切线的概率,这样才能钓到更多的鱼。钓鱼切线的原因有很多,在遭遇切线时一定要能够客观分析出原因所在,才能加以改进从而尽量避免再次切线。今天,眼镜哥就来讲一讲如何分析切线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想要减少切线的概率,首先必须根据目标鱼的大小来搭配线组:

0.1斤以下——子线0.2,主线0.4

0.2-0.5斤——子线0.4,主线0.8

0.6-1斤——子线0.6,主线1.0

1-2斤——子线0.8或1.0,主线1.5或2.0

2-4斤——子线1.2或1.5,主线2.0或2.5

4-7斤——子线1.5或2.0,主线2.5或3.0

7-10斤——子线2.5或3.0,主线4.0

10-20斤——子线3.0或4.0,主线5.0

20斤以上——子线5.0以上,主线7.0以上

以上只是基本的搭配公式,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只要是在以上的公式范围之内来选择钓线,当鱼的大小和线组大小匹配之后,如果出现切线,我们就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分析原因了:

1.钓线质量太差导致切线。如果说一款钓线的质量很差,很有可能在绑钩的时候就会被频繁被拉断,理论上来说,绑10副钩如果子线被拉断超过2次,那么就说明子线的质量很可能是有问题的。另外,在钓鱼的时候,明明是新换上的子线,而且鱼也不大,也没有形成拔河却切线了,这也能说明钓线的质量可能存在问题。

2.拔河导致切线。因为在中鱼的瞬间没能够及时把鱼竿竖起来,从而形成拔河导致切线,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请注意,拔河并不是指鱼竿被完全拉直,在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把鱼竿竖起一定的角度,但依然会切线。只要鱼竿没有与水面形成90度都算是拔河,例如(图1)中,鱼竿与水面的角度只有45度左右,在这种情况鱼只要发力冲刺也是很容易切线的,并不是钓线的质量有问题。

图1:错误的遛鱼方法

所以,在中鱼之后一定要尽快把竿竖起,与水面成90度(如图2)。

图2:正确的遛鱼方法

如果感觉很难把竿竖起,并频繁出现拔河导致切线,换调性更软的竿并且不要抛满竿,问题就解决了。

3.钓线受伤导致切线。子线的使用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前面钓的几条鱼都很正常,再钓到一条突然就切了,而且鱼都没怎么发力,这种情况通常是子线使用过度已经受伤了。所以,在鱼口很好的时候,钓上几条鱼之后一旦发现子线有卷曲或者受伤的情况就应该及时更换。

4.特殊鱼种切线。在所有的淡水鱼中,最容易切线的非鲳鱼莫属,因为鲳鱼有着锋利的牙齿。鲳鱼的切线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鱼第一波发力的时候切线,不会是第二波,第三波,只要鱼第一次发力马上就切。第二是切线位置基本都在钩柄上方一点的位置,切线位置不会非常靠上。第三是切口处非常整齐,就像被剪刀剪断的一样。另外有人说罗非也会把线咬断,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罗非的牙齿和鲳鱼完全不同,罗非的牙齿是碎小状的,短时间内不能直接把线咬断,但是罗非牙齿与线的摩擦会导致子线受伤,再遇到较强的拉力就断了。所以钓鲳鱼只能用防咬线,钓罗非则需要留意检查子线有没有被咬伤,及时更换。

5.绑钩不当导致切线。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在绑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指甲去掐子线,否则容易把子线掐伤。另外,绑钩的时候线圈的数量一定要够,一般来说小钩绑5到6圈,大钩绑8到10圈,而且必须把线圈完全拉紧,拉得越紧越不容易切线。如果切线后发现切口出呈现出像弹簧一样卷曲状(如图3),那就说明是绑钩的时候没有拉紧,或者是多余的线头留得太短。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