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钓鱼的艺术:一天中的垂钓思路

发表时间: 2019-10-27 19:36

首先说明一下,本思路只适用现在,后面随时面临持续降温天气情况的出现,垂钓思路也会随之调整。

这几天陆续有钓友与我交流,反映鱼难钓,口稀收获少,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因此写下这一帖,供有类似经历的钓友参考。

首先,侧重优先选择钓点

从宏观层面侃几句,传统钓法的灵魂是找鱼钓,最直接了当的办法就是选择重障草区及其他水生植物相对密集的钓点,易藏鱼、发窝快、不太受水的深浅掣肘,这是有经验的钓友选点的不二法则。

初学者可以借鉴这一选位原则,草区的水深一二米就可以了,但前提是水障区成片并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和离岸距离,孤立或小范围水障区果断放弃。(如下图)。

其次,针对主动觅食抓时机

总的来讲,虽然现在正值深秋,气温持续下行,但仍是鱼儿越冬前体能的储备期,主动觅食欲望强开口性好,这也正是许多钓友喜爱的秋钓鲫黄金季,需要各位钓友注意的是,尽管气温随季节变化呈下行趋势,但正午前后的温度仍然对气压和水中的溶氧产生影响,伴随着上午至中午光线转强,鱼儿觅食意愿转弱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出现向较深水区转移现象,在垂钓窝点里,鱼口渐稀甚至出现明显的断口迹象。

基于以上渔情特点,提出三点建议:

1、抓住上午最佳的垂钓时段,出钓要早。

2、午前要提前预备深水窝点,应对鱼儿的第一次变换水层。

3、鉴于已过了上午的主动觅食的黄金开口时间,换水层垂钓时,要加强引逗频率,刺激鱼儿促开口。

第三,光水面的应对策略

光水面,是退而求其次的被动选点垂钓,是由垂钓场所的水域环境决定的。不同于草区垂钓,光水面在选点时着重三点:

钓深: 当然是指作钓深度,这仅是个相对指标,水面大小决定垂钓深度,个人建议大水面三米左右为宜,小河面二米左右。

钓远: 光水面无障碍,鱼儿活动时视野宽阔,相对而言警惕性更高,靠边活动的几率很小,钓离岸较远也在情理之中。

钓背光: 远钓观察漂相本就困难,避免迎着太阳垂钓,选位时要注意这一小细节。

第四,追踪全天运动迁涉轨迹

以上已提及鱼儿第一次变换水层,出现在正午之前,这次变化既有气温、光线的原因,也有主动觅食告一段落的因素,有进入较深水区休整的需要,当午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休息期,下午某个时间节点,就会开始出现第二次变换水层现象,鱼儿逐步向较浅水区转移,鱼的开口性也逐步转强,但肯定不及上午。鱼儿第三次变换水层一般出现在天黑前,基本不在传统钓的垂钓时段,在此不附说明。

基于水层转换,给出如下建议:

1、提前布局相应深度的浅水区窝点,偏重选择草区或草前选点。

2、受上午主动觅食的影响,下午鱼口相对较弱,强化引逗手法的应用,促开口。

第五,注重垂钓过程的细节

在这一帖中,展开对各环节细节的说明并非重点,但关注细节,对于一天中不稳定的垂钓鱼情,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下面简单罗列一下:

1、线组 选钩用浅由对象鱼个体大小决定,线组构成要适应垂钓环境。

2、打窝续窝 用法用量的掌握、续窝时机的把握,这是作为钓者的基本技能,在此不多咧咧。

3、引逗手法节奏 遵循鱼多宜少、鱼少宜多的原则。

4、扬竿回鱼要点 顺势而为,不拖泥带水,防跑鱼惊窝。

以上仅就现在垂钓特点,避轻就重给大伙在一天垂钓中,提些可能有所帮助的建议,面面俱到也不太现实,如有偏差或者不够全面的细节方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指正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