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问题频发?试试这三个原则,让你的钓组搭配更合理

发表时间: 2022-11-04 16:59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台钓的钓组,是由鱼竿、主线、子线、浮漂、鱼钩和铅坠等基本组件组合而成的。每个组件都缺一不可,在台钓过程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

一套完整的台钓钓组,不仅要求完好无损,更要求各个组件搭配合理。搭配不合理的钓组,说不定会在什么时候出问题,不光可能会切线,甚至都可能会爆竿。

我们看一套钓组搭配得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这套钓组,是否符合钓组搭配的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浮漂吃铅大小:以线组能在水中绷紧为底线。

我们经常讨论调钓的灵与钝,是调4钓3灵敏,还是调3钓2灵敏,却经常会忽视调钓灵钝比较的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线组要在水中绷直绷紧。离开了这个前提,去谈论调钓的灵钝,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么,如何能够让线组在水中绷紧呢?

调好的线组会在水中形成两个力的平衡。一个是浮漂向上的浮力,一个是铅坠、钩饵向下的重力。浮漂吃铅量越大,则铅坠越大,线组就会绷得越紧。当然浮漂太大就会影响到调钓的灵敏度,我们所追求的,是能够绷紧线组的最小浮漂。

浮漂吃铅量的计算,有一个大致的公式:浮漂吃铅量=(水深+主线)/2。比如3米水深,2号主线,那么浮漂吃铅量为(3+2)/2=2.5,就可以用2.5克的浮漂了。也就是说主线确定了,水深确定了,浮漂的吃铅量也就大致确定了。

线组大小:子线要护主线,主线要护鱼竿。

鱼竿、主线和子线,有着基本的配比要求。鱼竿的钓重应大于主线的拉力,主线的拉力应大于子线的拉力,形成子线保护主线,主线保护鱼竿的保底配置。违反了保底配置,钓组的搭配就是不合理的。这与鱼竿越软越护线,并不矛盾。

子线的拉力值小于主线的拉力值,同时主线的拉力值小于鱼竿的实际钓重,一旦控制不了大鱼,就会先切子线,如果子线没切,那还有主线对鱼竿的保护,防止爆竿,实现付出成本的最小化。

主线与子线,也有着一个基本的配比关系,子线号数确定了,主线就可以确定。休闲野钓可以按照子线号数的大约1.5倍来确定主线的大小。比如0.6号子线搭配1号主线,4号子线搭配6号主线等。

线组长短:目标鱼个体越大,线组就要越长。

一般而言,同样质地和线径的线组,其长度越长,拉力值就越大,就越容易控大鱼。因此目标鱼的个体越大,使用的线组就要越长,就是为了方便控鱼。作钓巨物时,线组有时会是竿长的2倍,比如10米的鱼竿,会用到近20米的线组。

子线也是同样的道理。子线越长,拉力值就会越大,同时相对就会更柔软一些。不同于作钓小鱼使用齐竿线,我们在作钓大鱼时,要求使用长一些的子线,同样是为了防止子线挡口,以及预防切线跑鱼。

当然,长线组在利于遛鱼控鱼的同时,却不便于抄鱼上岸,往往需要帮手去帮忙抄鱼,也是不太方便。因此除非是钓巨物,线组不宜过长,比如8米的鱼竿,使用9米、10米的线组就差不多了。

总结

钓组的合理搭配,有3个基本的原则,需要我们去遵守:一是浮漂吃铅量的大小,以线组能够在水中绷紧为底线;二是线组大小的配比,要做到子线护主线,主线护鱼竿;三是目标鱼个体越大,线组就要越长,钓小鱼使用齐竿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