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丰收季,增城丝苗米等你来品尝

发表时间: 2022-11-13 22:44

十里金黄,稻田飘香。近日,广州进入了秋收旺季,增城丝苗米也迎来了丰收。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增城区看到,丝苗米种植户已经入田收割,预计经过烘干、筛选、包装和运输,街坊们最快可以于12月在饭桌上品尝到这批晚造米的饭香了。

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今年增城丝苗米产量有望迎来好收成。同时,丝苗米筛选也采用科技手段,将碎米率大大降低,提高成品质量。再加上新包装技术,丝苗米米香的保存时间也提高了一倍。

收成现场:

金黄一片好收成,晚造米最好味最受欢迎

来到增城区约场村,满眼尽是金黄一片,田野里密密麻麻的稻穗,粒粒饱满,色泽光亮。“眼前270亩地的丝苗米,预计能收成13万斤的稻穗。”农田主人卢雨艺说,由于今年天气好和种植范围更广,预计今年总收成会比去年增加3万斤。

据悉,当前增城丝苗米常规种植的品种有多达40种,而记者眼前的其中52亩为象牙香占品种。只见该品种的稻穗形状修长,米粒根部更为圆润丰满,胸径范围也比其他品种稍长。“早、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2~114天,植株较高,株型适中,整齐度较好,抗倒性中等,耐寒性弱。”卢雨艺说,象牙香占株高100厘米,穗长22.7至23.2厘米,有效穗数多,一般亩产500-600公斤左右。

在旁边不远的137亩田,则为19香品种。据介绍,19香的生育期在114至117天,株高105厘米左右。相比其他品种,19香耐寒力较强,抗病虫害也较强,因此19香的亩产也较多,一般亩产能达到400至450公斤。

“象牙香占和19香都是丝苗米种植中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多的两个品种之一,也是市场上最常见、销量最好的品种。”卢雨艺说,除了象牙香占和19香,目前市场上较为多见的丝苗米品种还有野香优、美香占和长粒丝苗。

“丝苗米本身就拥有最优的大米基因,号称‘米中碧玉’,因此不同品种之间只是各有优势,例如亩产量、抗病能力、生长期不同,但总体口感和品质,都具备丝苗米的优良特性。”卢雨艺说。

丝苗米的收成期也决定了米本身的口感和质量。卢雨艺说,丝苗米一般是一年两造,今个月收成的稻穗都是属于晚造米,而每年6月左右收成的属于早造米。事实上,增城丝苗米有着200多年历史,早于清朝的《增城县志》对增城丝苗已有记载:“案近来,早熟有栋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晚熟有泉水占,丝苗最佳。”由此可见,“丝苗”在当时已是最佳的稻米品种了。

“下半年因为早晚温差会更大,水分也更多,泥土养分也更充足,因此一般来说晚造米会更香更甜,生长和产量也会更好。”卢雨艺说,由于质量更好,晚造米会更受市场欢迎,晚造米的收购价也要比早造米高。晚造米经过加工后,一般会在第二年1月份前上市。

进入加工:

科技提升加工过程,打造丝苗米优品

虽然有好收成,但还不能直接送往饭桌,需要经历烘干、脱壳、筛选、抛光等工序,真正优品的丝苗米才能推出市场,供市民烹饪煮饭。然而,如何降低碎米率和如何保存米香,是加工工序中两大难题,也是决定丝苗米最终品质的关键

“丝苗米体型修长,加工的时候非常容易形成碎米,导致他们的卖相都不好看。”卢雨艺说,另一方面,丝苗米是以米香著称的,但是丝苗米的米香又特别容易在储存的过程中流失,导致到了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体验感很差。

于是,为了降低碎米率,她和研究团队专门走访了多家大型的大米加工器械生产厂家,通过与工厂工程师历时一年多的研究,最终耗资1000万元打造出了鲜米加工中心。在这里,依靠科技力量,建造了一条完整的加工生产线,经历烘干、脱壳、初筛、二筛、风选、色选、抛光、凉米、包装等九道工序,全部机器化自动运作,不仅降低碎米率,还提高成品出品量。

配米师傅姚国辉带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丝苗米全自动加工的全过程。在稻穗收成后,会先进行烘干,然后利用先进机器,先把谷去壳,使米不碎裂。进入初筛环节,利用磁力,清除混入谷中的铁粉及铁钉,然后进行二筛,利用去石机清除石块等杂质,确保稻谷不含任何杂质成分,再经过风选,通过风选机吸出大米中的虫子及其他细小颗粒。

之后,丝苗米会经过色选机,当中的霉变米及其他杂质都会在这里被自动清选出来。进入抛光环节,抛光机会“清理”丝苗米表面,增加丝苗米的白度。由此,一粒粒细长、透明、晶莹的丝苗米,就呈现在眼前。

“经过上述环节后,丝苗米会被输送到冷藏库,通过冷藏的方式,把加工过的米粒的温度降低下来,然后就可以进行包装了。”姚国辉说,以前经过筛选后最终成品的丝苗米,碎米率在30%左右,但是目前经过鲜米加工中心加工出来的丝苗米,碎米率仅在10%左右,比之前大大降低。

在最后的包装环节,技术人员也通过科研实现了改进。“如果按照过去用传统的包装方式,丝苗米的香味很难得到保鲜,于是我们利用‘铁罐+充氮’技术,在包装成品米时,将罐内空气去除,充入氮气,使大米能长期保持新鲜,大大提升了丝苗米米香的保存时间,同时大米的保质期也从原来的180天提高到了360天。”姚国辉说。

来到饭桌:

如何煮出一碗香米饭,搭配和用水很重要

米粒尖细,油质丰富,晶莹洁白,入口柔软,咬嚼芳香,吃上一碗香喷喷的丝苗米,给人的味蕾感觉是“宁舍不同”,越吃越回味。

作为丝苗米的种植和加工专家,卢雨艺在怎样煮出一碗好吃的丝苗米饭,也跟研究团队研究出一套“秘方”。研究发现,目前丝苗米品种多达40种,要煮出一碗好吃的丝苗米饭,需要按比例混搭不同品种的丝苗米,同时煮饭的水分和电饭煲的选用也颇为讲究。

“并不是说采用单一最优品种的丝苗米煮出来的丝苗米饭,口感就是最好,而是通过多个品种的搭配,香味和咬嚼感才是最佳。” 研究人员经过几十种品种的无数次搭配试验,40%19香品种搭配40%象牙香占,再混入20%无经过抛光的生榨米,这样混搭出来的丝苗米饭,口感层次感最为明显,软硬适中,清纯可口,饭香也最为浓郁。

在煮饭时,研究团队认为,加入1:1.1的水最为合适。“在注水后,最好让丝苗米浸泡一个小时,再按电饭煲的煮饭键,这时经过浸泡的丝苗米,煮出来会更香、更有饭味。”研究人员说。

链接:

丝苗米的起源

增城丝苗米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1538年《增城县志》。根据《增城县志》记载:增城白水磜(今朱村白水山)产丝苗米,谷粒细长,饭软香醇,属岭南极品,曾被列入贡品。丝苗米最早期的时候叫鼠牙粘,目前已经培育出较为成熟的丝苗米品种40多个。

在朱村街白水山栖云寺旧址前,有约7亩良田,这里便是增城丝苗米的发源地。相传清初,有一个名叫廖弘的和尚,原籍福建,因仕途失意出家。他先在增城万寿寺坐禅,后经万寿寺住持举荐其到栖云寺坐禅。云游期间,廖弘注意收集各地的优质稻,并把收集的优质稻种与朱村白水山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寺庙米”。随后,当地村民广为种植“寺庙米”,因为“寺庙米”与丝苗米发音相似且与丝苗米的体型有关,所以最终取名为丝苗米。

增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北回归线横穿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8℃、日照时数1976h、降雨量达1856mm,水质中性偏碱,尤其是种植在丹邱白水寨附近的水稻,常年受到白水山岩涌泉的滋养,充分汲取了多种稻类生长所需的微量矿物质,结出的丝苗米穗粒饱满,品质上乘。

丝苗米也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根据2005年发布的广东省地方标准《增城丝苗米》是这样规定的:增城丝苗米的感官指标是,色泽晶莹洁白,气味具有本地域增城丝苗固有的自然清香味。增城丝苗米的理化指标是,米粒型宽长比≥2:8,长度5.4~6.6毫米,千粒重≤12.59,胶稠度≥50.O毫米,直链淀粉17.0—25.0%,垩白粒率≤10.0%,垩白度≤3.0。符合这一标准者则是增城丝苗米,否则就不能称为增城丝苗米。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