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关键因素决定渔汛传递,无鱼可捕的原因基本在这里

发表时间: 2024-01-09 00:15

在野钓中常有窝点有鱼星,但是半天没鱼咬钩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饵料不对口造成的,俗话说饵料不对口、进窝也游走。还可能是气候、天气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也包括钓组的问题,很可能未必没鱼咬钩,只是钓组精度不够造成的。钓组是一个整体,钓组中的每个配件都会对钓组精度产生影响。

一、主线

台钓的特点是主线加子线的搭配方式,因为钓组中价格最高的配件都在主线上,使用这种搭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碰上大鱼时,比较细的子线会断掉,这样可以保护到主线上的其他配件不会损失,对鱼竿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主线理论上可以比较粗,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主线越粗的话钓组的灵敏度就会越低,这是因为漂相的产生跟主线的运动也有关系,如果主线比较粗的话会对漂相的传递产生影响。如果鱼情不好,或者鱼的体型不大,进食饵料的力度比较轻,那么很可能有吃口但是传递不出来漂相。

二、子线

子线跟主线的不同就在于有延展性,这样子线在遛鱼的时候稍稍有一些“弹簧”的效果,让子线更加柔软同时更加不容易断线。子线比较柔软,也更不容易出现挡口的现象,俗称适口性更好。因为子线少了刚性的缘故,信号传递肯定会出问题。其实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子线是坚硬的钢丝,只要鱼触碰到饵料子线就能把动作传递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子线越长越是柔软,信号的传递就会越慢。在自然水域中野钓时,长子线基本只用来钓大鱼,这是因为需要确保铅坠不再鱼头上方晃动。或者是浮钓鲢鳙、钓黑坑,目的在于增加饵料摆动,形成更大的窝点。

三、浮漂

浮漂对于整个钓组灵敏度的影响是最大的,但是其中有个较大的误区。浮漂吃铅量越小,浮漂的灵敏度就越高,但是并不表示使用小吃铅量的浮漂整个钓组的灵敏度就高,实际情况可能刚好相反。这是因为浮漂吃铅量大小,影响了浮力大小,如果垂钓的钓点比较深,很容易造成鱼线松弛的现象。为何七星漂这种极为灵敏的钓组不适合钓深水,根本原因就在于浮漂的浮力太小的缘故,也就是所谓的吃铅量太小。通常来说,守钓大鱼时,吃铅量在确保一定灵敏度的基础上越大越好。但是钓轻口鱼时,要确保水线是绷紧的,在这个基础上吃铅量越小越好。

四、调漂

浮漂对钓组灵敏度影响大,调漂的影响就更大了。其实关于钓组的灵敏度,不同钓友有不同的说法,钓得到鱼就是“灵”,这个灵跟灵敏度无关,意思应该是“有效”。调漂的灵钝其实各有特点,只要适合当前的鱼情变化就行。在调漂中有这样一个矛盾,当确保了鱼就饵轻松省力时,漂相传递就会有延时,,当确保了漂相传递及时时,鱼的就饵难度就会比较大。所以合适的调漂需要适用当前的鱼情,确保鱼比较容易就饵,也确保漂相相对清晰一些。如果是守钓大鱼,通常就不太会在意调漂,因为鱼体型大,进食力度就会比较大,重铅躺底也能有明显的漂相。对于调漂一定要注意其中的精髓,把方便鱼就饵放在首位,调整到钩饵好入口的状态,之后再微调放大漂相。

钓组精度讲究的还是钓组的搭配要得当,这样漂相传递更加及时,更方便我们抓准提竿时机。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